close
DESK提案11月裡的一篇文章,由馮勃棣撰文。
作者在FB上說只是隨便寫寫的(如果我沒誤會的話),
但是這篇文章真真切切寫入我心,
寫到了30歲的現實情況。
年輕時,只有有一顆堅定的心和意志力,你的渴望都可以成真。
不會認為你放棄了甚麼,只會問自己努力了甚麼?
但時至今日,我們的渴望總伴隨著放棄與犧牲。
魚與熊掌不能兼得,從生到死貫徹始終。
但也有犧牲的浪漫,成就的美好,
所以無論放棄了甚麼,那都是自己的選擇與快樂。
以下為文章內容節錄:
根據編劇理論,要如何呈現一個人對他的慾望有多大的欲求?
不是根據語言與陳述,更非賺人熱淚的誓言,
乃是根據他願意為此放棄多少。
於是,你願意為慾望物放棄多少,證明了你對它的渴望。
交換,意味著犧牲與割離,那是價值觀與輕重的選擇,
那真實過千言萬語,真過堅定迷人的眼神與懇切昂揚的煊到。
世上所有的著作中,幾乎最偉大的犧牲與交換,莫過於性命。
人不免一死,犧牲性命終究只是提早死亡的到來,而大乎性命的,
只有永恆。
全站熱搜